(东北振兴)“红松故乡”的育苗新事
新华社哈尔滨5月22日电题:“红松故乡”的育苗新事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陈聪、杨轩
沿着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红星镇的一条乡间小道前行数百米,一片林地出现在眼前,一株株约80厘米高的红松分布其中,这里就是伊春森工红星林业局公司五星河林场分公司的红松兼果林基地。
“这里定植的是今年5月初从我们的红松苗圃里移栽的五年红松苗。刚刚完成嫁接移栽十几天,顶芽就已经长出来了,再过5到7年,这株红松就能结出果实。”伊春森工红星林业局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张玉波指着一株红松介绍。
随着黑龙江各地气温回升,“红松故乡”伊春迎来了嫁接育苗的好时节。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的一处红松嫁接育苗基地,从辽宁省来务工的嫁接员安慧蹲在一株株红松幼苗旁,熟练地割开幼苗砧木,插进成熟果穗,再用蓝色封条进行固定。在她的身后,一片嫁接好的红松苗正开辟出一条林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通过嫁接手段培育红松苗,可以有效缩短红松结实期。”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森林生态建设部副部长王立新介绍说,未经过嫁接的红松结实年龄很晚,需要40年左右,而嫁接培育的红松10年就可结果,12年就可以达到丰产期,红松结出的松塔,就成为当地职工和百姓的“致富果”。
上甘岭林业局公司职工尤凤军说,他从2020年开始承包300多亩红松林,平均算下来每年卖松塔能增收2万多元,“越来越多的林场职工通过承包红松林、卖松塔赚上了钱”。
全世界的红松60%在中国,中国的红松半数以上在小兴安岭。作为“红松故乡”,伊春生态好不好,红松种植面积是一把尺。
在伊春森工集团红松种苗繁育基地轻基质大棚内,基地职工张淑玲正在检查大棚灌溉设备情况。大棚里的一株株红松苗已经长出针状的叶片,正在轻基质网袋里茁壮成长。
“这个大棚里的6万个轻基质网袋苗,都是今年5月1日前后从苗圃移到棚里的,高度均达到8厘米以上。再有两个多月,这些红松苗就能达到上山移栽标准了。”王立新说。
在这个红松种苗繁育基地,轻基质容器育苗这种新型育苗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红松生长方式。
“通过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培育,红松苗2年零2个月后就可以用于造林,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时间缩短一半,且可以实现春夏秋三季造林,作业时间也延长了,有助于这一片片‘森林里的王者’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王立新说。
在离轻基质大棚不远处,就是一处轻基质容器罐生产车间。轻基质网袋的“密码”就藏在这里。据了解,轻基质网袋是以无纺布为容器罐,以草炭土、珍珠岩和控释肥为育苗基质的一种杯状网袋,可以缩短红松育苗周期,并能提升种苗的成活率。
据王立新介绍,从2021年末到现在,这里已经生产680万个轻基质网袋。轻基质网袋培育后的红松幼苗在长到15厘米高以上时,就将被移栽进小兴安岭的山林里安家落户。
如今,轻基质育苗技术已经在伊春多地“开花结果”。在伊春森工五营林业局公司五营河林场分公司的五营苗圃内,嫁接员正在摆放轻基质网袋苗。五营河林场分公司经理李岩介绍说,在轻基质网袋苗摆放地里有大约100万株网袋苗,全部供给五营林业局公司造林使用。
据伊春森工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杨玉梅介绍,伊春森工已打造12个轻基质网袋育苗基地,共培育苗木2.52亿株,其中网袋苗4600万株。通过加大更新造林力度、加强森林资源培育,老林区不断焕发青春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