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关注 > 正文

传统手表的“自充能”设计,为何智能手表没有 全球快报

2023-06-14 10:21:49 三易在线

众所周知,如今智能手表大致可以分为“全智能手表”和“轻智能手表”两类。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则在于前者往往拥有性能高得多的主控,并配备了扩展性更强(可以自由安装、卸载软件)的操作系统。

除此之外,“全智能手表”更为重要的一点优势,在于更高的算力底子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搭载更复杂、更精确的健康算法。从而在各种运动监测、健康指标监控中,提供比“轻智能手表”丰富得多、而且也准确得多的监测数据。对于特别重视自身健康、或是热爱锻炼的消费者来说,显然也很有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也正因为“全智能手表”的性能强、算力高、算法复杂,所以这也必然导致它与“轻智能手表”相比,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续航短板。特欧诺个场来说,常见的轻智能手表动辄可以实现一两周、甚至更久(虽然这意味着它们的功能极其有限、有时候健康监测也并不准确)的续航。而绝大多数的全智能手表,续航则往往只有一两天,即便是极少数用上了最新款主控,或是加大了电池的机型,通常也只不过能撑三五天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除了单纯的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装、能效比大幅改善的新款主控,或是塞进更大容量的电池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来延长“全智能手表”的续航表现吗?

在传统手表行业,“自充能”并不少见

其实,或许是有办法的。因为早在智能手表产品出现之前,传统手表行业就已经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自充能”设计。

比如在机械表领域,基于摆陀结构实现的自动上链机芯,很早就已经成为了市场中的主流。只要戴着手表,就能通过手腕的摆动,促使机芯里的摆陀发生旋转,从而为发条存储能量。特别是到了近代,随着机械-电子“混合动力”机芯的出现,也出现了一些能基于摆坨为手表电池进行充电的设计。

“光动能手表”,本质上就是高感光太阳能电池在手表上的应用

又比如说在一些电子表上,太阳能电池也早已不是什么很稀有的配置。特别是对于相对高端、“硬核”定位的电子表来说,它们采用的高灵敏度太阳能电池面板甚至无需很强的阳光照射,而是可以从各种日常的光源里汲取能量,尽可能地为手表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别说几周了、甚至几个月才充一次电都有可能做到。

那么,为什么上述这些看似已经很成熟、额外的“自充能”技术,几乎没有在智能手表上出现呢?

同样的技术在智能手表上,很可能效果不佳

首先,设计层面的难度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拿太阳能电池面板为例,在传统电子表上一般被隐藏在表盘下方,上方则是看似有颜色、其实透光率很高的材料。这样一来,太阳能电池自然就可以靠环境里的光线来实现“自发电”,甚至是并不强的灯光都可以。

糟糕的屏幕效果,但有太阳能电池(garmin forerunner 955)

但这招在智能手表上,却很难奏效。因为高端智能手表的“表盘”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整块OLED屏幕,而OLED屏幕的透光率是很低的,这就会导致放置于下方的太阳能电池实际感光效率大打折扣。

亮丽的屏幕,但取消太阳能电池(garmin forerunner 965)

当然,这也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比如可以降低屏幕的像素密度、降低屏幕开口率,这样一来就能让更多的光线从像素的间隙进入屏幕下方。但这样做也会有明显的代价,那就是会显著降低屏幕的对比度和通透度,但这显然很难让所有消费者接受。

其次,传统机械表和电子表之所以能有各种各样有效的“自充能”设计,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它们本身的功耗其实非常非常低。也就是说,自动上链的混合动力机芯也好、手表表盘下方的太阳能电池也罢,它们的“发电功率”可能远比大家想象的低很多。只不过是因为对应的手表本身耗电量也很低,所以这些技术才会看起来好像很有效,能够显著地延长手表的使用时间。

哪怕是轻智能“混合手表”,功耗也比传统电子表要大得多

然而对于全功能、性能强大的“全智能手表”来说,它们的日常功耗水准要远远高于电子表或是机械、电子混合动力的传统手表。这样一来,在传统手表上很有用的自发电设计到了“全智能手表”上,很可能是杯水车薪。就好比同样的一块充电宝,用在手电筒上和用在笔记本电脑上,所实现的效果注定将天差地别。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智能手表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产品。对于高端的“全智能手表”来说,它们机身内部的堆叠复杂程度更是极高。在这一前提下,无论是额外增加发电摆陀,还是内置一层太阳能电池板,都会大幅增加体积(厚度),同时带来显著的成本提升。

对于那些最顶级的智能手表来说,颜值要远比续航更重要

如此一来,这一方面会让全智能手表变得更大、更厚、严重影响它们的颜值,另一方面在智能手表本就因为主控性能进步太慢,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的背景下,过高的定价显然也并不明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