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关注 > 正文

豆瓣狂砍9.6,全程大量打码,可我却认为它是年度最佳“带娃宝典”

2023-08-12 11:22:32 阅读第一

本文转自: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作者:Everglow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一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一个身高165cm的初三女孩,体重却只有24.8公斤!

从由攀比心理和暗恋情绪引发的减肥到后面的变成了病理性的神经性厌食。父母虽然进行干预,但是女孩用极端的方式进行反抗。到最后送到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时候,身上已经有14种病了。

在转院的时候,一手带大她的奶奶悲痛欲绝,直喊着“不要把她送走了,不要让她死在外面了”。可能是血浓于水,奶奶早有预感孙女活不了多久。

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医生预计后续的情况也不太好。为了不让孩子遭受太多的折磨,父母无奈放弃了治疗。

这个正处于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子,还是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此时爱她,应该让她走”

热搜上时不时爆出的孩子发生意外的新闻,朋友圈里怎么转发也转不完的筹钱链接,仿佛都在告诉我们,生命是多么不堪一击。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小孩子的生命健康问题,深圳卫健委、主流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合作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

纪录片的拍摄的地点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唯一的三甲儿童医院),合计拍摄案例3000多个,最后只提取成片案例40个,浓缩在短短10集。

全程节奏紧张,每一集都让人手心捏了一把汗,有孩子的潸然泪下,没有孩子的极度共情,以点带面树立极致鲜活的儿科医生形象,在B站拿到高达9.9,豆瓣高达9.6的评分!

为什么这部纪录片这么受欢迎呢?

因为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人间冷暖。每一个案例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又似乎离我们很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像一条鞭子一样抽打在我们的心灵上。

对于每一个关心孩子的家长来说,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观看,有很多典型的案例都值得学习,既可以增长孩子的医疗知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疾病,也能及时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青春的烦恼

每个家长都经历过青春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没法及时地解决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

纪录片为了保护隐私,每个就诊的病人都会打码。但是即使有马赛克,我们也可以看到家长的恨铁不成钢,孩子的羞涩和懊恼。

关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学不会成年人复杂的思维,但是却懵懂地模仿他们认为“很酷”的事情。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增加与渴望精神依托并存,没有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往往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对于青春期的早熟,我们分为生理上和心理上。

比如纪录片中的一个16岁男孩小舟(化名),就是心理和生理都早熟的典型代表。由于性教育的缺失,过早地发生不洁的性行为,导致发烧、尿痛。自我诊断之后怀疑感染了性病。

当被医生要求告知父母时,这个男孩很抗拒,而父母也对此毫不知情。

在纪录片里,懵懂的男孩女孩们,有的陷入“畸形审美”的痛苦,患上厌食症导致的多器官衰竭,医生们无力回天;有的又因为生理教育的缺失,月经无法正常排出导致下体肿大无法正常排尿......

这些孩子,有的经过医生的妙手回春病愈,有的却被下了死亡通知书。桩桩件件可能会戳到观众的痛点,但是这些最真实的案例所代表的问题,又恰恰不是我们可以忽略过去的。

有一些小孩子会出于各种原因,用装病来逃避事情或者吸引家长注意力。紧张兮兮就医之后却发现是虚惊一场。

如果孩子出现了这样的行为,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让孩子不得已用装病来掩盖情绪。

孩子的生活经历远远不够,作为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建立更好的三观,启发孩子转换角度看问题,帮助孩子发现具象化的行为问题,引导孩子激发隐藏的潜能,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担当的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面对种种难题。这道爱的方程式,需要父母与他们一起解锁。”

不要让忙不完的工作、一时的疏忽,造成一生的遗憾。

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值得认真对待

从怀胎十月,到含辛茹苦抚养孩子长大。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家长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是最大的心愿。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事与愿违的时候,让小天使的生命受到了威胁。

比如片里提到的恩希宝宝。

28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又有先天性心脏病。从出生到现在,基本就是奔波在各大医院,在出生后三个月里,基本就住在NICU里,没离开过呼吸机。

在多方推荐下,决定将恩希送到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那个时候恩希的状态已经很差了,梁医生只能放手一搏。经过长达1500多公里的转运,恩希宝宝安全到达了深圳。胸心外科医生陈欣欣感慨,“不做手术,90%的孩子已经自然死亡了”。

经过内外科医生的共同讨论,定下了手术的解决方案,求药无医的恩希宝贝终于被医生们在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父母,眼神里终于有了光。

当看到恩希妈妈对着努力地把手伸向了自己的恩希说,“这一回就好好长大了”的时候,我们不仅为家长不放弃的求医之路感到心痛,也对小孩子顽强的求生意识感到敬佩。不少人在评论中表示“看哭了”。

恩希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虽然中国走了近十年的时间去建立筛选诊治的医疗体系,但是由于各地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和财政短板等因素,仍然有很多有心脏病的宝宝,无法通过早期筛查获得诊治或者求药无门。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病的概率最高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会威胁生命,又或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其它少见病对孩子也都会造成不一样的影响。

所以守护儿童生命健康,不单单要靠父母的养育,也要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

还有一些长辈们在面对疾病和伤害的时候 ,用所谓的社会生活经验臆想出来对医疗大环境的刻板印象来敏感治疗。

比如纪录片中有一个孩子脑子摔伤,医生要求先去照ct看一下脑袋的情况,但是孩子的奶奶频频打断医生,担心拍片造成辐射。幸好孩子的母亲比较决断,当即就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完成。

也有一个孩子大面积烧伤,奶奶用土方法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没有及时正确的救治,导致了肾衰竭。经过医生抢救之后,孩子的生命保住了。

之后医生为了孩子后续的生活和成长,建议孩子烧伤皮肤进行植皮,而孩子的父亲却认为医生是在骗人,孩子母亲也劝说无果。到最后,他们一家悄悄离开了医院。

让人高血压的案例不少,但是也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爱。片中也有一个小女孩大面积烧伤,当医生建议植皮时,女孩的父亲提出能不能用自己的头皮为小女孩植皮。

“爱让父亲愿意承担切肤之痛”。

有一些家长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自己也是慌得不行。但是家长慌忙的情绪只会让孩子更加感到恐惧。

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勇敢,要去找出孩子恐惧的原因,对症下药。

对医生有信心,才是治疗孩子最好的良方。

如果孩子有异于常人的行为,例如多动症、尿床等,又或者异于常人的身体,例如过度肥胖、矮小等,也要及时就医,不要用所谓的生活经验,认为等等就好,错过孩子最好的治疗机会。

家长要及时为小孩办理医疗保险,多学习医疗急救知识,不要等到危险发生的时候焦头烂额;也要多了解国家和社会其它机构为生命健康制定的项目和制度,及时就医,精准就医。

崛起的儿科医疗

纪录片中所展示的案例虽然触目惊心,但是医生的妙手回春也是让我们对于现代医学更有信心。有很多学生表示,看完这部纪录片,坚定了或者产生了报考医学专业的决心。

介绍这部纪录片,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希望我们每一个家长,每一个人,都能从真实这些案例中得到反思。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我们在困境中要记得保持信心,怀揣希望,相信医生和科技。

在评论区有一个观众留言道,他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在看完《闪闪的儿科医生》后,她再度有了活下去的欲望。医生给他的诊断,也变成了“重启了生命的动力”。

一部好的医疗纪录片,所包含的不止是里面的案例,还有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念头,让大家获得治愈的力量和勇气。

《闪闪的儿科医生》拍得最好的一点,就是让人很有情绪共振。

对于观众来说,带着说教意味,太过于死板的纪录片会让我们产生抵触心理,很难完整地看完,但是《闪闪的儿科医生》,很好地把知识和案例融合在一起,穿插的动画也让我们能够很好地明白手术的过程和风险,即极具专业性又包含故事。

让我们在长长的医院走廊,时常亮起的无影灯下,看悔恨的父亲,看“四面楚歌”的母亲,看怀疑一切的奶奶,看频繁装病的孩子,看遍人生百态。

“在儿童医院的方寸之地,他们见证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们尽己所能,全力以赴,他们未必光芒万丈,但是他们始终温暖有光。他们就是《闪闪的儿科医生》”

End.

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